• 新闻资讯

  • 快速联系

留言反馈

  • 电话:
  • 13578410995
  • 邮箱:
  • 2249872358@qq.com
  • 地址:
  •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嘎海路35号8幢03号

【云视网评】西双版纳:现代农业新模式 书写幸福生活新篇章

分享到:
来源:本站原创      2021-04-16
字号:T| T

(云视网特约网评员 : 陈长 )

12月4日,《镜头里的故事·云岭小康展画卷》大型主题系列直播走进西双版纳勐海县,讲述边疆“小岗村”—曼杭混村崛起的故事。2006年,曼杭混村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大力实施土地整治,走出了一条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新路子,探索出发展现代农业的“曼杭混模式”,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书写了幸福生活新篇章。

开拓创新,趟出改革发展新路子。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曼杭混村小组位于勐遮坝中央,地势较为平坦,具有发展农业的优势气候和土地资源。但在全村800多亩农田上,131户人家的田块互相交错,你栽甘蔗我种稻,施肥、排灌、打农药相互影响,土地利用率低,2006年人均纯收入仅有2600元。曼杭混村积极探索新的生产模式,将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村里分散的土地重新收回,统一规划后再重新分配,划分为“优质粮食基地”“吨糖田”及“稻鱼共生生态示范”三个功能区,降低了农业生产中人力、土地、水资源等方面的消耗。2019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高达871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94元。实践证明,“曼杭混模式”不是“机械”地执行文件形成的,也不是从其它地区照搬照抄得来的,而是当地干部群众在吃透政策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因地制宜,一点点摸索出来的,赋予了这一模式强大的生命力。

干部带头,激活干事创业新动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曼杭混模式”的形成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土地回归集体和重新分配过程中,一些占地较多的村民担心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因而产生抵触情绪。曼杭混村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村党支部书记岩帕率先把自家32.8亩土地交归集体。通过整治,共新增土地400余亩,杂乱无章的土地变成了“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的大片良田,使全村小组近20年来的新增加人口第一次分配到了土地,每个村民都分到了2.3亩的耕地,而岩帕在重新分配中主动提出少分田地,仅分得土地18.2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正是有了像岩帕这样的基层党员干部在默默地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曼杭混模式”才得以推行,重重困难才能被攻克,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也才能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群策群力,书写砥砺奋进新篇章。“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土地政策是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基础和根本,村小组干部深入调查、反复酝酿、民主决策,一家一户征求意见,家家户户按下手印,最终由村民大会集体表决,形成了“将村里所有土地全部收回,统一整治耕作,按照人口重新分配”的意见。最终,村党总支将摁满一个个鲜红手印的耕地统一整治“同意书”呈交到县政府,得到了上级政府的同意和支持。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改革要始终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曼杭混模式”充分反映了民意,体现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圆满地解决了土地重新分配这一难题。同时,村民通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实现了田地增产、增收致富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曼杭混模式”这一创新实践,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该村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中所蕴含的解放思想、真抓实干、 以民为本等时代精神更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传承学习、发扬光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西双版纳银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7010787号-1 滇公网安备 53282202000126号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 云南酷森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中所使用的图片、文章、视频、字体等如果涉嫌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