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中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世居这片神奇土地的傣族、布朗、哈尼、彝、基诺、拉祜、族等12少数民族,在在长期的种茶、用茶、饮茶、贸茶等活动中,各民族的制茶工艺、饮茶习俗彼此渗透、相互学习、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饮茶习俗和民族茶文化,蕴育了积淀丰厚、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沿袭至今。各族人民视茶为“上通天神,下接地鬼”的灵性之物,涉及到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哲学、医药等各个方面,人们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祭祀拜神、人际交流、走亲访友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少不了茶。各民族在长期的饮用茶叶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食茶、饮茶、用茶习俗,如:傣族的“竹筒茶”、“喃咪茶”,哈尼族的“土锅茶”、“火燎茶”,布朗族的“腌酸茶”、“青竹茶”,基诺族的“凉拌茶”、“包烧茶”,拉祜族的“烤罐茶”、“瓦盏茶”,彝族的“姜桂茶”、“等等。这些都是受特殊的地理与社会环境、生活水平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饮、食茶叶的传统习俗。现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饮茶习俗:
1、傣族竹筒茶
傣族竹筒茶属于紧压茶类。西双版纳竹类资源丰富,傣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竹子,除用竹子建房、做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外,还喜欢用竹子来烧竹筒饭、加工竹筒茶。常见用来加工竹筒茶的竹子有香竹和甜竹两种。香竹又叫糯竹,皮薄内空,节间长,一般30-40厘米,竹膜清香浓郁,是做竹筒香茶的上好材料。
竹筒茶加工工序,首先把一棵棵刚砍下的竹子锯成若干一端带节的竹筒备用。把采回的茶叶鲜叶在铁锅内杀青,待茶叶变软、颜色深绿时,倒在竹席上反复揉捻,再把揉捻好的茶叶装入竹筒中,用一根木棒舂实、压紧,最后再用青竹叶把竹筒口堵上,在火塘边均匀烘烤15-30分钟后,取下,凉放。待冷却后,剖开竹筒,即成一节一节的竹筒茶。另外,竹筒茶还有一种以晒青毛茶为原料的加工方法,即将晒青毛茶分3-5次放入一节新鲜的竹筒中,每次放入茶叶后都要塞好竹筒口,再将竹筒放到炭火上烘烤,鲜竹筒受热后在竹筒内壁溢出又热又香的水气使筒内的晒青毛茶回软、吸香,这时应马上用木棒将竹筒内的茶叶舂实、压紧。这样反复几次后,即可获得一筒香香的竹筒茶。竹筒茶品质优异,外形呈棒状,白毫特多,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回甘,并有馥郁的茶香和独特的香竹香,令人陶醉。竹筒茶贮藏两三年仍保持原有品质不变,若经长年贮藏,可演变形成普洱茶独特的汤色、香气、滋味等品质特征。
2、哈尼族“土锅茶”
哈尼族饮用茶习俗大特色是好饮浓茶首先,主要有“土锅茶”、“烤茶”等习俗。
“土锅茶”是聚居勐海各山区爱尼人的家常饮茶方法,其煎煮方法为:将盛有清澈山泉水的土锅置于火塘内三脚铁架上煨煮,待水煮沸后,把干毛茶放入开水中煨煮半小时左右,即可倒入茶杯中饮用。茶汤金黄明亮、香高覆郁、滋味浓醇,苦而回甘。也可用新鲜茶叶放入土锅煨煮,即待土锅的水煮沸腾,然后放入新鲜茶叶,再经一个多小时不断加水煨煮后,即可倒出来饮用。
3、哈尼族“烤茶”
“烤茶”即现场将茶树上的一芽四五叶的老茶叶带枝折下后直接在炭火上烘烤至焦黄,放入备好的土茶罐或竹筒内,冲入开水,稍煮片刻即可倒出饮用。
4、布朗族酸茶
布朗族擅于制作晒青毛茶和酸茶,有吃“酸茶”、“喃咪茶”和饮“青竹茶”的习俗。
布朗族酸茶又叫“腌酸茶”,制作方法是:采摘夏秋茶一芽三、四叶及较嫩的对夹叶、单片叶,蒸或煮熟后,放在通风、干燥处7-10天,使之自然发酵,再装入较粗长的竹筒内,压实、封口后埋入房前屋后地下干燥处,以土盖实,埋一个多月后即可取出食用。这种酸茶具有解渴、提神、健身、消除疲劳等功效,是布朗人的美味与保健食品。
5、布朗族“喃咪茶”。
“喃咪”是西双版纳各民族皆爱食用的一种菜酱,一般用菜花沤制而成,食用前拌入辣子、花椒、大蒜、芜荽等佐料,即成风味独佳的一碗酱,用各种生菜蘸食,也可直接佐餐。“喃咪茶”也就是蘸喃咪吃的茶,是打洛等地布朗族以茶当菜的一种吃法,即将新发的茶叶一芽二叶采下,放入开水中稍烫片刻,以减少苦涩味,再蘸喃咪吃。滋味浓醇、爽口,颇得野趣。
6、彝族的“姜桂茶”。
《云南志》卷七说,唐代·樊绰书咸通四年(863):“茶,生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讲述了思茅、西双版纳古茶区饮茶方式,这也是中国饮茶的古法之一.古代本草家认为,茶味甘苦微寒,椒、姜、葱俱是热性,以椒,姜、桂等和烹而饮之,以去寒,故而被誉为饮茶良法。如今,彝族、白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在煮茶时亦常有放入加姜、桂的做法,保存着的古代饮茶的遗风。
“姜桂茶”烹煎与上述的描述一样,即把干毛茶和少许姜片、桂皮一同放入土罐茶或茶壶,在灶火上煨煮,煮沸半小时左右后端下来,倒入茶杯或碗中饮用。此茶汤黄褐、姜茶香气,略带姜桂辛辣味,苦而回甘。
7、拉祜族“土罐茶”。
这种“土罐茶”是将晒青毛茶放入一个小土罐中,在火塘边不停抖动地慢慢烘烤,使茶叶均匀受热。待罐内的茶叶散发出阵阵热香味时,再注入开水,罐内发出噼叭噼叭的水响声,稍煮片刻即可倒出饮用。茶味浓醇,焦香持久,回味无穷。
8、基诺族“凉拌茶”。
“凉拌茶”,基诺语叫“腊爬批皮”,传统做法简单,山民们在野外劳作休息时,砍一节粗大的竹筒,横剖两半作容器,再采下新鲜的茶叶,适当揉碎后放入容器中,注入适当的山泉水,加入随身携带的盐巴、辣子、大蒜及樟脑尖等佐料,拌匀后即成一道既可以提神解渴,又可以佐餐的“茶菜汤”。现在“凉拌茶”的做法已有所改进,先用土锅烧一锅开水,再将茶树一芽二叶鲜叶放入开水中稍烫片刻,随后将茶叶捞入小盆中,放入盐巴、辣子、味精等佐料,拌匀后即可用小碟子奉茶请客人品尝。
9、基诺族“包烧茶”。
将茶树的老叶片用芭蕉叶或当地的一种扫把叶包好,埋入火塘内炭火灰中,10多分钟后即可取出烧好的茶叶,放入茶壶中煮饮,也可放入茶杯中直接用开水泡饮。包烧茶现烧现用时汤色黄绿,清香爽口;若烧好后凉干,几天后再煮(泡)饮,则成暗红的汤色,香气稍逊,滋味较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