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 快速联系

留言反馈

  • 电话:
  • 13578410995
  • 邮箱:
  • 2249872358@qq.com
  • 地址:
  •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嘎海路35号8幢03号

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的前世今生:从郫都一隅风靡全国

分享到:
来源:网络      2018-06-30
字号:T| T

1986年,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郫都人在自家的农村院落里创造出中国第一家“农家乐”,由此发现了一种休闲度假旅游新模式,并复制到大江南北成为一种时尚,为无数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稳定增收、脱贫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

农家乐,被誉为改革开放的“郫都创举”,从郫都一隅迅速风靡全国,成为郫都的一张重要名片。32年来,农家乐形成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业态,本身也经历了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站在新起点上,作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的成都郫都区农科村已成为农家乐产业集聚区,将载誉再出发,大力推进都市旅游千亿产业发展,打造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

“冒险”的创举:农民在自家院落搞餐饮

“别人种粮我种花,率先致富乐农家。”在上世纪80年代,当全国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还在破解农民温饱问题的时候,成都郫都区农科村的农户们依托村里的农科站,积极发展花卉产业,形成了“一户一品,一品一景”特色,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种植专业村。

那些年,以花卉苗木种植和销售为主的农科村经常迎来外地客商挑选苗木,不少成都市民也在周末来此游玩赏花,一些客商和市民中午在此与农户共进午餐后,一般会主动留下金额不等的餐费。谁曾想,农户们“无心插柳”的非主动经营行为正是中国农家乐的最初萌芽。

宽敞明亮的三层小洋楼,清新整洁的川西林盘院落,别有格调的艺术花坛……这是“中国农家乐第一家”——徐家大院里第一代农家乐的原貌。“农民家的环境也能搞得那么好。”作为农科村首家农家乐经营户、徐家大院老板徐继元,至今对昔日商客、游客对自家院子的评价记忆犹新。

徐纪元回忆,1992年,四川省一位老领导在农科村调研时为徐家大院题写了“农家乐”的牌匾,从此,“农家乐”这一旅游业态才有了正式的名称。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强,徐家大院逐渐远近闻名,除了接待花木客户外,也开始接待参观游览者,郫都的农家乐也由此逐步走向市场。

在今天看来,这一切似乎并不传奇,但那个计划经济盛行的年代,却担负着极大的政策风险,很多专家将郫都创举与当时小岗村改革并提:郫都农家乐不仅开创了中国农业旅游的先河,更率先探索出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径,为农村经济一、三产业互动发展谱写出新篇章。

农家乐风靡全国 开创乡村旅游新模式

“农家乐”叫响之后,这种模式辐射到了川西各地,凡是能提供吃喝休闲的乡村农家接待点,都被称为“农家乐”。这种以“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为形式的“农家乐”旅游,逐渐得到广大游客的认可和青睐,郫都农家乐也由此迎来了发展高峰期。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媒体报道,农家乐这种新兴业态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多个省市的考察团先后到农科村参观取经,以徐家大院为代表的郫都农家乐则以星火燎原之势,传遍了神州大地。那个时期,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很快在农科村形成了产业规模,村里70%的农户都搞起了旅游接待;郫都区内农家乐经营户数也曾达到500余家;而从农家乐,还衍生出了渔家乐、牧家乐、羌家乐、藏家乐、彝家乐等多种乡村旅游新形式。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瞄准成都休闲旅游市场,以苗木种植替代粮食耕种,依托特色种植业率先发展“农家乐”旅游,突破传统旅游景区的概念,开创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直到今天,这些不收门票、“不是景区”的乡村旅游点,越来越受到百姓的青睐,成为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法宝”。

据了解,为了肯定和表彰郫都农家乐旅游模式对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国家旅游局于2006年将“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的称号授予了郫都区农科村。郫都区的农家乐也由此迈出了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步,掀起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新浪潮。

打造乡村酒店 优化农家乐高品质形态

刚刚迈入新世纪,市场开放化程度越来越大,人们早已不满足于“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了。郫都区农科村村主任侯云秀回忆起郫都农家乐发展高峰时期坦言,从最初的“一花引得百花开”到千禧年时期的“墙内开花墙外香”,郫都农家乐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00年以后,随着成都周边农家乐市场群雄奋起,国内各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家乐竞争激烈。“过去村里偏重于发展农家乐的规模,而忽视了品质,仅仅靠饭桌、牌桌的‘两桌经济’和卖花卉盆景苗木,已经构不成对游客的吸引了,农家乐需要品质的提升。”侯云秀说。

如何擦亮“中国农家乐发源地”这块金字招牌,让农家乐再创辉煌,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按照‘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功能配套,饮食上突出农家特色、乡村风味;环境营造突出绿化、美化;配套设施和住宿条件尽量与酒店接轨。”侯云秀介绍到,随着农科村向景区规范化管理,农家乐也随之提档升级。

“以前住农家乐都是家庭式服务,30元一个床位,一间房摆4个床铺,生意好的时候要挤下6个人。”说起农家乐的改变,侯云秀侃侃而谈:“升级后的农家乐通过引入主题乡村酒店、评定‘星级农家乐’等方式实现了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同时,还通过培训宣讲、参观考察、典型推广、管理公司引进、标准化运行等途径提升建设经营质量。”

“我们还在国内率先推行乡村酒店星级评定,推出了首批11家乡村酒店,还先后涌现出多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侯云秀笑说,如果说安徽的小岗村开启了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先河,那么郫都的农家乐则通过对中国传统农村资源利用的重大创新,吹响了中国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号角。

厚植文化元素 农家乐旅游振兴乡村经济

眼下正是旅游旺季,走进成都郫都区农科村,记者看到,村里的农家乐纷纷忙着接待游客,村道旁垂钓、骑马、游园和劳动体验等各种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而村里经营的特色小盆景、农科村豆腐干、罗卜干等旅游商品也让游客目不暇接。

“农家风味的菜肴,游客非常喜欢,加上村里的好风景,生意自然差不了!”村主任侯云秀说,现在仅在农科村景区开办农家乐的农户,一年收入少说也有20万元。农家乐成为了当地农民作为创业主体进行就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农家乐不仅直接缩小了城乡的收入差距,还推动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提升了农村的环境质量,全面缩小了城乡差距。”郫都区景区创建促进中心主任兰叶介绍到,1991年,郫都区农民人均收入821元,到了2015年,郫都区的农民人均收入已超过了2万元。

如何深挖农家乐潜力,引领农家乐产业走向新格局?兰叶介表示,要让文化成为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新载体。

“我们将围绕传统养生,打造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结合传统乡村家宴,为市民开启味蕾体验,并打造农耕文明旅游目的地,为大家留住乡愁。”作为“中国农家乐第一家”徐家大院的继承者徐世勇告诉记者,从粮食耕种转向花卉种植、从花卉销售转向农家接待、从个别接待转向市场化运作、从粗放经营到规范管理、从口碑相传转向品牌营销……改革开放40年来,郫都农家乐正持续创新。

如今,借助川菜之魂、水韵蜀都、川西林盘的优势旅游发展优势,郫都农家乐不仅成了当地有奔头的产业,也让当地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而农科村这座“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也成为了中国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Copyright © 西双版纳银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7010787号-1 滇公网安备 53282202000126号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 云南酷森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中所使用的图片、文章、视频、字体等如果涉嫌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